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建筑需要的墻體、疊合板等預制構件,在企業車間按標準生產好,將預制件在施工現場裝配,主要包括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、鋼結構、現代木結構建筑等,采用標準化設計、工廠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、信息化管理、智能化應用。
建造過程就像造汽車一樣造住宅“零部件”;像“搭積木”一樣安裝房子;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,將生產工地變為“總裝車間”,這就是住宅工業化。
發展裝配式等新興建造方式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建筑質量和建設效率,還能減少污染和資源浪費,是實現綠色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趨勢。數據顯示,工業化方式不僅可以使工期縮短50%以上,減少建筑垃圾80%以上,還可減少90%以上的外墻滲漏事件。
我國裝配式建筑尚處于起步階段,但未來發展前景廣闊。
1.頂層設計及政策陸續出臺
去年12月20日至21日,在京舉辦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從“建設”與“管理”兩端著力,轉變城市發展方式,完善城市治理體系,提高城市治理能力。作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配套文件,今年2月發布的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若干意見》)勾畫了“十三五”乃至更長時間中國城市發展的“路線圖”。
據統計,201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僅為2%—3%?!度舾梢庖姟分袑iT提到,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這一比例達到30%?!度舾梢庖姟愤€明確,發展新型建造方式,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,減少建筑垃圾和揚塵污染,縮短建造工期,提升工程質量。
在今年兩會上,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同樣提及裝配式建筑:“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,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,提高建筑工程標準和質量?!敝袊ㄖI體量非常大,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可以幫助中國建筑業在節能、效率以及環保等方面取得很大的進步。
9月14日,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,要按照供給側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的要求,大力發展鋼結構、混凝土等裝配式建筑。會議決定以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重點,加快提高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。一系列具體配套舉措的出臺,為實現中國裝配式建筑的未來發展目標指明了路徑。配套舉措包括:
(1)適應市場需求,完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,推進集成化設計、工業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、一體化裝修,支持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完善品種和規格,引導企業研發適用技術、設備和機具,提高裝配式建材應用比例,促進建造方式現代化。
(2)健全與裝配式建筑相適應的發包承包、施工許可、工程造價、竣工驗收等制度,實現工程設計、部品部件生產、施工及采購統一管理和深度融合。強化全過程監管,確保工程質量安全。
(3)加大人才培養力度,將發展裝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規劃建設考核指標,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出臺規劃審批、基礎設施配套、財政稅收等支持政策,在供地方案中明確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比例要求。
2.各省市加快試點推廣
杭州市建委把建筑工業化稱為:“改革”更是“革命”。杭州某經濟適用房項目負責人表示“傳統建筑常出現的滲漏、空鼓、開裂等質量頑疾,裝配式建筑都可以避免。而預制構件生產過程,節水節能達20%左右,減少了建筑垃圾、揚塵、污水、噪音,對資源的消耗和生態的破壞降到了最低?!?/span>
同樣實現“低能耗、低污染、高質量”的,還有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的“名流世家”在建小區。據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,該裝配式項目已取得二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,抹灰、澆筑等濕作業大大減少。據悉,湖北省武漢市從去年開始試點推廣裝配化建筑,計劃到明年完成新開工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,裝配式建筑比例不低于20%。
而在遼寧省,位于沈陽市鐵西區贊工街10號的工人新村三期項目已竣工。這個保障房項目使用了上海寶鋼鋼結構技術,這在東北地區還是首次。
日前召開的廣東省城市工作會議則指出,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,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,到2025年,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%,提升城市建筑水平和建設水平。
而在江蘇,也有諸多實踐。今年6月中旬,南京市國土部門發布2016年第05號土地出讓公告,出讓的10幅地塊有6幅標注了一個特殊的出讓條件——該地塊要求裝配式建筑面積的比例為100%,建筑單體預制裝配率不低于30%。這是首次將“裝配式建筑”強制寫進土地出讓合同。
從市場占有率來說,裝配式建筑在中國仍處于起步階段。建筑工業化、住宅產業化,在發達國家已是行業標準。瑞典80%的住宅采用“通用部件”;法國住宅基本采用通用構配件制品和設備;日本是世界上率先在工廠里生產住宅的國家,輕鋼結構的工業化住宅約占工業化住宅80%左右;美國住宅建筑市場住宅用構件和部品的標準化、系列化幾乎達100%。所以,裝配式建筑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。
以上文章摘自陜西中凱建材網,歡迎點擊閱讀,我們從事生產陜西保溫墻板等產品,歡迎前來了訂購。